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水池,觀察到豐富的鳥類。其中,鳥島上大量的小白鷺、黃頭鷺和夜鷺築巢育雛;水濱、灌叢和樹上,諸多紅冠水雞、白腹秧雞、紅嘴黑鵯、黑冠麻鷺、綠繡眼、白頭翁及五色鳥等,也在公園各角落築巢,已見大安森林公園生態保育成效。
民眾可以在每年春、夏季鷺科鳥類繁殖期間前來本區賞鳥,觀看鳥類求偶及育雛過程,共享市區中心最親近自然的賞鳥環境。
捷運
大安森林公園捷運站3號出口出站後,由大安森林公園1號出口進入,沿路直行前往即可於右手邊看見大生態池
大安森林公園出入口
由新生南路二段靠大安森林公園的10號出入口進入,往前步行即可於左手邊看見大生態池
金背鳩
因翅膀上金光閃閃的羽毛得名,相當不怕人,是賞鳥新手們好的開始!
灰鶺鴒
常上下抖動尾羽,不停尋找躲藏中的小蟲,飛行時發出「積積~」的聲音。
白鶺鴒
黑白交錯的羽色,經常在地面尋找昆蟲,搖擺的尾羽是其特徵。
白尾八哥
外來種,全身黑色,有黃色的嘴喙,飛行時能看到翅膀上有兩塊白斑。
家八哥
外來種,全身為黑色至黑褐色,臉頰羽眼睛周圍具黃色裸皮,故又稱為眼鏡八哥
台灣八哥
台灣原生的八哥,全身黑色,具有象牙白的嘴喙,且看起來較其他種八哥圓胖。
黑冠麻鷺
成鳥具有明顯的黑色羽冠,腹部有斑紋,主食為蚯蚓,繁殖其雄鳥會於夜晚發出「嗚~嗚~」的低沈叫聲。
野鴿
外來種鳥類,非常適應都市叢林的生活。全身大致為灰色帶黑色斑紋,但也有白色或褐色的個體,後頸綠色的羽毛帶有金屬光澤。
紅鳩
全身灰褐色至紅褐色的小型鳩鴿,頸部有一條細黑帶。
喜鵲
一身黑色的羽毛和白色的杜子,翅膀末端略帶淡藍色的金屬光澤,有長長的黑色尾巴。跟烏鴉一樣會發出「嘎~嘎~嘎~」的聲音。
麻雀
相當適應都市環境,臉頰有黑斑塊,主要以草籽、小蟲為食。與綠繡眼、白頭翁並稱為城市三俠。
珠頸斑鳩
羽色為淺褐色,特徵是頸部帶著白點的黑色羽毛,常於地面覓食。
黑領椋鳥
黑領椋(ㄌㄧㄤˊ)鳥屬八哥科,其體長約28公分,較同科常見的家八哥及白尾八哥來得大些,牠們常出現在有開闊草地的地方,喜歡在草地上覓食昆蟲、蚯蚓、種子等。其特徵為脖子上有一圈黑色羽毛,因此被叫做黑領椋鳥,俗稱黑脖八哥,另因其頭部為白色,所以也被稱為白頭椋鳥,另外,它的眼睛周圍像家八哥一樣,有黃色的裸皮。
赤腹鶇
看到牠表示寒冬來了,牠們常跟其他鶇科鳥類聚集在底層覓食,飛走時會發出「滋~」或「啵啵啵」的叫聲。
夜鷺
台語俗稱「暗光鳥」,叫聲為粗啞的「呱呱」或「啊啊」聲。繁殖期會有兩根長長的白色小辮子。
小白鷺
全身白色的水邊居民,具有修長的黑色嘴喙與黃色的腳趾。小白鷺繁殖期為3-9月。繁殖期時,小白鷺眼先變成紅色,頭後有二根飾羽,背部羽毛特別鬆散而延長,是小白鷺最美麗的時期。
黃頭鷺
有黃色的嘴喙,冬天全身白羽,繁殖季時頭、頸、胸與背部會換上橘黃色的羽毛,喜歡在草地與濕地活動。
紅冠水雞
全身大致為黑色,紅色的嘴喙前端為黃色,尾巴下方有兩塊白色羽毛,細長的腳趾為黃綠色。常能見到牠在水中游泳,或在岸邊活動。
蒼鷺
臺灣體型最大的鷺科之一,為相當普遍的冬候鳥。
翠鳥
又稱魚狗,金屬青藍色的羽色,以及但橘色的腹部。母鳥下嘴喙略沾紅,飛行常發出尖銳的⌈機~⌋聲。
綠頭鴨
公園裡的綠頭鴨大多為人為飼養馴化出的,並非野鳥。公鳥繁殖季時在頭頸部有鮮明的墨綠色,非繁殖季似雌鳥,全身為帶斑紋的褐色羽衣。
白腹秧雞
身披黑色羽衣,從喉部到腹部為白色,嘴喙為黃綠色,屁股為紅褐色。走路時尾巴會上下擺動。
鵲鴝
鵲鴝常站在屋頂或大樹上昂首翹尾鳴叫,叫聲婉轉多變,清脆響亮。鵲鴝特徵是從肩部到翼尖有一道寬的白色翼帶,雄鳥羽色黑白,而雌鳥則是灰褐色和白色。春夏繁殖期時,會利用公園樹洞做窩。
鳳頭蒼鷹
公園中最常見的猛禽,因頭上的羽冠而得名。飛行時白色的尾下覆羽為明顯特徵。
五色鳥
又稱台灣擬啄木,利用樹洞築巢與休息。常發出嘓嘓嘓的聲音,似敲木魚,由於羽色鮮艷,因此又有花和尚之稱。
白頭翁
都市中最常見的鳥類之一,叫聲多樣,常群聚活動。
白腹鶇
灰白肚子、灰棕色的頭以及帶點黃色的細嘴。會在草地上翻找落葉裡的食物。
大卷尾
又稱烏秋,個性相當兇悍,連猛禽對他都要敬畏三分。
綠鳩
習性隱秘不容易被發現,於果樹上較容易發現其蹤跡。
台灣藍鵲
俗稱長尾山娘,性格兇悍,近年在都市公園偶爾也能見到他們。
綠繡眼
群聚活動,眼周有一圈白色斑紋而得名。
家燕
喉部紅色,頭、背、翅膀與尾巴為黑色帶藍色光澤,特徵是飛行時如剪刀般叉開的尾巴。善於在空中飛行捕食昆蟲,常停棲於電線上。
紅嘴黑鵯
有著紅色嘴喙與紅色小腳的黑色小鳥,常成群活動發出似「咪—咪—」的吵雜叫聲。冬季比較容易在城市公園裡見到牠們。